当前位置: 中国美容产业网 > 招商 > 招商企业 > 正文

刘以雷:新疆城镇化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http://www.mrcywang.com 时间:2012-07-12 17:45来源:天山网旅游频道

2012-07-12 11:43:44.0刘以雷:新疆城镇化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经济新闻/enpproperty -->

    美国经济学家,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就说过,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是世界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两大驱动因素,这也是被公认了的观点,中国城市化已经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我国目前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理论难以直接引进并加以应用,我们原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理论也不适应新的发展,我们面临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城乡迁移,跨区流动,对城市化的拉动作用无与伦比。什么样的外国城市化理论都不能适应中国的现实。要从国情出发,研究构建自己的城市化理论,来指导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发展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不管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城市化发展道路不尽相同。新疆城市化的发展既遵循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也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我有感而发,谈点体会。我认为,推进新疆城市化进程,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要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城镇化要有产业支撑,避免城市"空心化"。对产业发展,大家都讲了,正如论坛上我说的,各级党政、政府实际工作部门、理论员,对这个问题有理性的清醒认识,但我最担心这个问题想到了,说到了,写到了,做不到位,或做到了或差距太大。城市的兴衰,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产业的兴衰。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撑,城市的发展就会是无源之水。一是通过产业发展,才能形成人口的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产业集聚以巨大的经济优势为城镇化提供支持,产业集群内部高效的专业分工体系,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公共设施的共享,无不增强了地区的竞争力。地区竞争力的提高,又会加速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从而与城市化形成良好的互动。三是产业聚集为城市化扩展了空间,聚集大量企业的各类园区成为城镇新区。当前,城镇化发展似乎陷入了盖多少楼房的误区,把城镇化进程仅仅当作盖楼房的过程,只有楼房,没有"城"与"市"的功能,不仅离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很远,而且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没有产业支撑,会形成大量失业人口和城市贫民窟,引发社会矛盾。没有产业支撑,财政税收来源有限,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功能不完善,城市建设管理能力不强,城市效率低下,城镇化水平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新疆城镇化发展,要重视产业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着重解决新疆工业结构过度偏向重工业,石油石化"一业独大",轻工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系数低的问题,从而实现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强大合力。

    第二,处理好城镇化与民族区域文化的关系,城镇化要有内涵和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城市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最重要的竞争力,是城市与城市间最显著的区别。在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中和新一轮"造城"运动中,许多城市逐渐丧失了地方性的、本土的文化,城市与城市间相区别的个性日渐丧失,文化上的不可替代性逐渐消失。因此,文化是城镇化过程中破坏最严重的,也是最急需加强建设、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为中央战略部署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魅力更是由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和人文特征将经济和社会需求有机的统一。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推进新疆城镇化进程中,一是发挥城镇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聚集和公共设施共享的平台作用,加强各民族及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理解和认同,使城市更加注重包容和融合,让城市成为民族融合和团结的堡垒。二是充分挖掘西域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绿洲文化、屯垦文化等区域各类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三是保护和利用好各民族尤其是民族融合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延续地域历史文脉,彰显民族融合的历史传统,让历史锲入现代,文化融入城建,既传承历史记忆,又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地方特色的文化新城。四是打造和谐多元赏心悦目的城市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和特定的区域文化以及当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共生关系,且具有不可移植性。要注重实用功能与文化、艺术等精神元素的有机结合,营建出适合时代要求、适合地域特色、体现民族区域文化的现代城市建筑风格。五是发展文化产业,物质财富固然能使一个地区变得富有,但文化才能让一个地区变得长久。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在丰富市民精神生活、优化资源利用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真正落实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位一体。 以"古丝绸之路"为切入点,找准发展特色定位,构建新亚欧大陆桥,打通向西开放通道,建设好伊犁和喀什经济区,带动新疆城镇化发展。

    第三,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镇化要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避免重蹈"楼兰"覆辙。在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地域扩张的城市化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与生态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彼此产生互动,一方面,能够使资源密集利用,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在城市这一有限空间内得以充分发挥,使得城市成为满足人们对物质、能量、生存环境等不断需求的最为经济的空间形式。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会产生生态胁迫,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过高的城市人口密度,无序的城市扩张,产业发展过度消耗资源和能源,城市交通扩张引起的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自然景观破坏等,都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城市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和消费功能及还原功能。这些功能的正常运行需要以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为保障,如果失去这些条件,城市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导致城市生态安全危机的发生。新疆正处于由传统经济快速向现代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程度带来环境污染,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新疆干旱内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已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历史上,楼兰古城因缺水而被沙漠吞噬。因此,对新疆这个脆弱的绿洲生态环境来说,必须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的那样让 "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一是城市规划建设,必须与区域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尤其是要与水资源相适应。二是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的独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打造生态优良、绿化充足、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区,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过度的破坏,走出建设与环境、发展与和谐矛盾的怪圈。三是注重产业发展从属于人的生活要求,新疆生态脆弱,一旦污染和破坏,将很难修复,必须走一条低污染、低消耗、高就业容量、高附加值的新型城市化产业发展之路。

    第四,处理好城镇化兵团与地方的关系,实现兵地共融发展,以国家利益为重支持兵团"屯城戍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胡锦涛同志指出: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基地。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而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起到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的作用。兵团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兵团与新疆自治区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是一致的。城镇化,既是兵团也是新疆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城市是协调兵团和地方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城市是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的平台与窗口,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有利于加强兵团与地方的联系和交往。兵团的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带动和提高新疆整体城市化水平,新疆城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兵团屯垦戍边的基础和环境。因此,要统筹推进兵地城镇化发展。一是兵团与地方城镇交错分布,密不可分,必须加强兵地协调,形成推动新疆城镇化的组织管理、体制保障、资源集聚、政策互动等多方优势,实现融合与互补发展,共同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站在国家和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地方要支持兵团城镇化发展,实现兵团向"屯城戍边"转变。中央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一个城市是一个现代文明的聚集地,是一个维稳戍边的堡垒。近年来,"三股势力"把破坏活动的重点瞄向人口聚集的城市,尤其是能够在国内外引起较大轰动的大城市,兵团履行维稳戍边使命的重点也随之转移到了城市。兵团建立城市能够集聚大量人口,提高人口素质,而且保持了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可以说,兵团城市构筑了各族人民的心理安全屏障,是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的坚强堡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美容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