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美容产业网资讯正文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2018-09-11 12:56:18  阅读:521+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苗圃

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一种极为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它的治疗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对于这种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它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治疗

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30°,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出生时即有症状者,宜推迟喂奶,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入液量,宁少勿多,每天5060ml/kg

2、控制出血

维生素K: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1 15mg/次,肌内注射,1/d,连续3天,也可选择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和血凝酶(立止血),氨甲苯酸或氨基已酸等。

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天1020mg/kg

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有利于止血。

3、抗惊厥

有利于止血和防止新的出血,应及时止惊,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率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4、降低颅内压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伴有颅内高压者早期应用有持续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减少甘露醇的重复使用,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5l.0mg/kg,每6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多在48h内应用,48h后根据病情决定停用或减量。

20% 甘露醇:如已为晚期发生了脑疝,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时,可使用20%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次 0.250.5g/kg(1.252.5ml/kg),可6h使用一次,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的高低及意识状态可作为是否需要重复给药的指标。

控制液量:因脑水肿致颅内高压时,控制液体量每天6080ml/kg,并根据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尿量,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5、维持正常脑灌注

大量IVH时,由于动脉压降低和颅内压增高,脑的灌流减少,因此必须维持血压在足够的水平上,同时避免血压的过度波动和脑血流速度的突然升高,没有必要的过分积极治疗反而会加重已经存在的脑损伤。

6、脑代谢激活剂

胞磷胆碱:出血停止后,可给予胞磷胆碱10012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内,1/d1014天为1疗程,生后第2天开始,直至症状好转或出院时。

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每天12ml,稀释后静滴,或肌内注射,1/d1014天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吡拉西坦(脑复康):恢复期可给脑复康,每天0.2g,连续服药3个月。

其他:可应用细胞色素C,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7、脑硬膜穿刺和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取决于出血病灶的大小,颅压增高的体征和是否存在脑疝,大脑表面硬膜下出血伴中线移位,特别是临床症状恶化伴小脑幕切迹疝时,均是急诊硬膜下穿刺或切开引流的指征,脑硬膜穿刺1/d,每次抽出量不超过15ml,位于后颅凹的大量硬膜下出血也需外科手术,对于无明显症状的硬膜下出血患儿,外科手术并不能改善其远期预后,但需临床严密观察,若患儿病情稳定,勿须手术。

8、高压氧治疗

可用高压氧舱全舱给氧法,每天治疗1次,氧浓度为90%100%,压力为2kPa,每次2h,视病情可连续进行510次,至临床症状及B超示脑水肿消失,颅内出血在病情稳定6h后入舱,有惊厥者,待抽搐停止,呼吸脉搏稳定后入舱。

9、支持疗法

维持正常的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温和代谢正常等,颅内出血至新生儿惊厥时,首先是排除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如为代谢紊乱引起,则应立即处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