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美容产业网 > 招商 > 招商企业 > 正文

光明新区倾力打造绿色城市示范区(组图)

http://www.mrcywang.com 时间:2012-07-18 16:38来源:搜狐



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在公明陶瓷厂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仪式上致辞。

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在公明陶瓷厂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仪式上致辞。

在一片葱茏绿色中拔地而起的光明新区保障房。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邱海彬 摄

在一片葱茏绿色中拔地而起的光明新区保障房。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邱海彬 摄

光明新区绿道。

光明新区绿道。

光明新区倾力打造绿色城市示范区

光明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恒春(左一)、副主任李福民(右一)在城建局局长胡汝林的陪同下察看新区城市规划。

具有典范意义的光明新区共同管沟。

具有典范意义的光明新区共同管沟。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冯韶辉 王若羽

    当一座座高标准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成为光明新地标时,当居民骑行在山水风景与人文风情兼备的城市绿道上时……蓦然回首,光明新区已经成立5年,光明的城市建设也在5年中稳步推进,居民的居住环境日渐得到改善。

    作为深圳市第一个功能城区,光明新区从成立伊始就肩负着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深圳城市竞争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深圳国际化现代化的重任。新区在研究探索如何开发建设156平方公里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为出发点,立足于全市总体发展全局,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大趋势,坚定了绿色建设,低冲击开发的思路,明确了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绿色新城”的战略性命题,为光明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新区成立5年来,城市建设突出 “绿色生态优势”,以“绿色新城”建设为目标,加快建设的步伐,从注重形态构建向形态构建与功能强化并重转变,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做到建设和服务两手抓,使城市建设与服务民生、服务产业同步,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同步,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营造一流的产业园区环境与生活环境。

    1

    制定绿色城市标准 全面提升建设质量

    光明新区成立以来,新区城市建设局通过对绿色低碳城市一系列战略性前沿性问题探索和实践,促成了绿色建筑示范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2个国家级绿色试验项目落户光明,并通过十二五规划,在建设、住宅、水务、环境、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城市建设领域明确了全面推进绿色新城建设的工作步骤。

    在绿色生态文明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竞争主要领域和衡量重要标准的21世纪,光明新区5年的绿色建设实践, 破解资源环境困局,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同时及时修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偏差,利用较少受到干扰的生态环境实现以绿色为导向的跨越式发展,率先建设成为深圳生态型城市的样板,为深圳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第一时间提供了新鲜的经验。

    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绿色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完成绿色新城课题研究,创新城市建设理念,探索绿色建设的有效路径。绿色新城课题是新区首个市重大研究课题,城市建设局锐意探索实践,勇于破题,先后完成了《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领和行动方案》、《光明新区绿色新城指标体系》、《绿色新城系列工程建议表》,通过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空间、绿色社区及绿色生态系统的建设,从管理创新、政策保障、指标体系等方面为绿色新城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路径;确定了生态环境友好健康、经济发展高效有序、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三类30项指标和六类60项启动项目,为绿色新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年打造全国最多的绿色建筑,成为全国最大面积的绿色建筑示范区。目前光明新区在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共31个,项目总量和分布密度均位居全国前列,已通过绿色建筑双认证项目的数量超过深圳市总数的一半。

    光明新区目前是全国的绿色建筑示范区和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这两个国家级绿色试验项目落户光明,在没有更多实践经验可参考的基础上,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在工作实际中不断探索,率先明确了绿色建筑示范区的概念,保障性住房强制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并扶持配套产业,培育绿色建筑产业链。

    除政府投资项目强制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外,光明新区鼓励社会投资示范项目,目前新区已有包括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深圳市拓日产业园、“首批金太阳示范工程”杜邦薄膜太阳能工业园、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区、研祥科技工业园等4个社会投资示范项目。

    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在推动绿色建筑中从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到绿色小区,再到绿色城区,由点到线、面逐步推进。新区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示范区建设,培育低碳意识、绿色的生活方式,使绿色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习惯,提升为一种信仰。

    国家级的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起步。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作为新区“绿色城市”建设的新平台,按规划分三个阶段完成,城市建设局编制了《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整体工作方案》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在3个政府投资住宅项目采用绿色屋顶、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低冲击技术进行设计施工;光明新区广深港门户区23条市政道路建设全部以低冲击开发的标准设计,其中36、38号路已建成,并获得低碳生态示范项目称号;牛山科技公园示范项目已建成被国家住建部授予“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示范项目”。在编制《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施工图设计审查标准》,从制度上给示范区创建提供保障。示范区创建工作已被住建部纳入国家“水专项”课题。示范区建成后,经开发利用的雨水资源可替代建设项目15%以上的常规饮用水,可削减COD和悬浮物总量分别达40%和50%以上。

    90余公里三级绿道贯通,居民出小区就可以上绿道。两年来,光明新区段省级以及城市绿道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社区绿道也在推进,骑行运动正在新区悄然兴起,而辖区居民徒步休闲也有了理想去处。光明新区除了乳鸽,也多了绿道这道串联起光明新区自然人文的名片。

    在21公里省级绿道建设的同时,光明新区也在开展70公里的城市和社区绿道建设,目前三级绿道网络已基本连通,居民出社区即可踏上绿道。以打造最漂亮的绿道为目标,光明新区的道路按绿色道路标准设计,包括透水砖、LED路灯、可再生沥青路面等;光明新区辖区绿道南全部为生态型区域绿道,被列为深圳市4条区域绿道示范段之一。

    2

    全力推进城市配套 城市形态逐步形成

    “九纵八横” 绿色道路路网成形。2010年5月14日,光明大道、华夏路和观光路(龙大高速光明出口至塘明路段)建成通车,这是我市按照绿色道路标准建成通车的首批绿色道路。承载着新区动脉功能的华夏路、松白路、观光路、光侨路等“九纵八横”17条城市道路和33条园区配套道路项目相继开工。在新区15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道路建设竣工,新区的城市面貌、公共交通和产业发展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光明新区已基本完成新区“九纵八横”主干道路网的前期工作,移交实施包括东长路、根玉路、东明大道等49条共计75.3公里主次路。

    按照“绿色道路”的标准,新区的“九纵八横”路网干道全部采用LED灯具照明,每年每公里耗电费可节约60万元;主干道路面采用降噪材料,人行道则采用透气透水砖,以消除城市“热岛现象”,维护地表生态平衡,同时设置盲道、残疾人坡道和自行车道;道路交通实现“人车分离,客货分离,公交优先”人文理念。

    轨道建设加快,光明新区进入高铁时代。光明城高铁站的开通,使新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以光明城高铁站的开通为契机,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加快车站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优化公交线路接驳,方便群众出行;同时,加快高铁站门户区的规划和建设,尽快提升门户区形象,进一步优化新区环境,让光明城高铁站对光明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更大、更好的发挥。同时轨道6号线的建设正在抓紧进行。

    新区污水处理率“零”突破,原水供应全线开工。2010年光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实现新区污水处理率“零”突破,截至2011年,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随着燕川污水干管一期二期及光明污水干管一期工程的竣工及新区主要城市干道排污管道的建设,共建成了106公里的污水干管和支管网,新区污水收集系统骨干网络已基本形成。目前,光明污水厂、燕川污水干管一期二期及光明污水干管一期工程共74公里污水管网均已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光明污水干管二期工程已完成50%的工程量,计划今年年底完工。供水规模20万吨/天的光明水厂一期、可供原水46万吨/天的石甲线原水工程全面动工建设。

    油改气加快,企业居民用上管道天然气。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实现突破,华星光电、晨光、杜邦、研祥等一批重点企业实现通气。2011年8月,随着华星光电项目园区内天然气调压站的竣工运行,光明新区无气源的现象成为历史。同时天然气进入光明新区居民家庭工程全面启动。

    公建配套逐步完善,光明有了自己的会展中心。光明新区会展中心2011年8月开馆,选址于招商科技园会展中心一层的光明新区会展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440平方米,集展示接待、办公会议功能于一体。5年中,明湖公园、牛山城市公园、会展中心、信访大厅、公明实验学校初中部、公明人民医院综合楼工程等多个公建配套项目顺利竣工。

    3

    创新建设模式工作机制 行政审批执法提速提效

    在全市率先实行了项目管理咨询。通过公开招标,在光明新区同富裕第二期安居工程、新羌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段)拆迁安置房工程、光明办事处保障性住房项目试行项目管理咨询的建设管理模式,借用社会中介力量,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建设管理目标。

    实施代建总承包。将光明新城“整体拆迁、统建上楼”拆迁安置房三个子项目打包,统一交由综合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公司建设,借鉴房地产公司对项目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减少了设计、施工招标等时间约2个月。

    在全市率先实行水务并联审批,每个建设项目的水务审批环节由9个缩至3个,总承诺时间从130个工作日减少至90个。

    创新安全生产执法手段。积极尝试大部制联合执法,在全市率先实行菜单式执法,建立安全监督动态管理系统推行远程移动执法,建立现场监督执法、数据实时上传、数据交换、数据分析、诚信管理一体化的先进监管模式,实现视频远程监控,同时实行“交叉检查”和“飞行检查”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新区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安全生产。截至目前,共对197宗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对在监项目开展了1096次日常监督检查。

    对市大型直通车企业和市政工程,开通绿色通道,5个工作日办结;对企业有加急申请的,开通加急通道,提前办结。经过不断改进提速,负责的项目承诺办理时间大幅缩短,实现按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8%,承诺件办结时限平均缩短20%。

    在光明“五年再出发”的历史节点上,新区城市建设仍须突出“绿色生态优势”,兼备“深圳特征”与“光明特色”,营造一流的产业园区环境、一流的生活环境,把光明建设成为一座更具有幸福感的城区。

    4

    开展民生工程 建设幸福光明

    “整体拆迁、统建上楼”,让1512户侨民实现安居梦。由于历史原因,光明部分居民尤其是归侨在新区成立之初仍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统建的砖瓦房里。新区成立之初,管委会就结合新城建设和土地整备,创造性地提出了“整体拆迁、统建上楼”建设方案,2010年2月,光明新城“整体拆迁、统建上楼“项目获市政府常务会审批通过。

    这一重大民生项目的建成不仅实现了1512户居住在砖瓦房中侨民乔迁新楼房的梦想,同时为新区未来发展提供了74.7万平方米的可贵土地。

    新区保障性住房开工建筑面积达115.38万平方米,居全市八区(新区)之首。5年共启动14个项目(含1个企业出资和2个旧改项目),总投资48.29亿元,总占地面积38.49万平方米,总面积137.48万平方米,计划2014年全部完工,可提供住房19099套。新区保障性住房开工建筑面积达115.38万平方米,居全市前列。在建的4个项目光明办事处保障性住房、光明集团经济适用房、光明新区同富裕第二期安居工程、新羌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段)拆迁安置房工程,可提供住房2850套,现已进入收尾阶段。万丈坡拆迁安置房、高新西塘家拆迁安置房基础施工已经完成,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迳口果林村拆迁安置房及新区人才住房项目均在进行前期工作。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光明新区属于深圳后发展地区,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区成立以来,新区城市建设局重点打造松白路和光明大道沿线及光明核心区,提升新区城市形象的有关要求,梳理出11个城市更新推介项目,涉及拆迁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

    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启动并完成了新区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工作。《光明新区更新规划》初步拟定光明新区重点城市更新范围13.32平方公里,并划定重点城市更新单元44个,同时还根据业主的改造意愿及建筑改造的迫切性,拟定了实施时序建议,为今后新区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该规划获得深圳市第十四届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0年,作为深圳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启动的公明陶瓷厂项目住宅部分已建成并预售。12个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光明商业中心项目目前已在开工建设阶段;公明新创维项目专项规划已通过市建环委审批并即将完成主体确认工作,该项目是光明新区成立以来第一个自始至终由新区运作推进的城市更新项目。

    同时强力推进公明商业中心、公明新创维、公明薯田埔第一工业区、公明塘尾沙头面、公明帝闻、公明秋硕以及公明中心区华发片区等7个重点城市更新的更新进程。目前,公明新创维项目进入实施主体确认公示阶段;公明商业中心等5个项目已通过市规土委技术委员会审议,正在进行公示;公明中心区华发片区项目报送市规土委审查。

    内涝点整治逐个“销号”,72个内涝点已整治33个。2008年的一场大内涝,大家仍有记忆,而今年的汛期已经到来,但光明新区的居民对于大雨已没有之前的恐惧因为光明新区的内涝点整治进一步逐个“销号”,光明新区三大泵站也投入使用,在汛期可吸纳大量雨水。城市建设部门即将实施的项目,将消除内涝点 25 个,其余14内涝点正在计划上报项目。开展茅洲河中上游干流综合整治及三条主要支流综合整治前期工程,茅洲河流域(光明新区)疏浚工程已完成50%的工作量, 17宗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也已完成。

    5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促进新区环境优化

    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光明新区成立5年来,市、区共投入约16亿元,用于新区排污管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河道清淤及综合整治、防洪排涝、生态风景林改造、绿道建设、城市公园建设、市容环境提升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共建成了106公里的污水干管和支管网,90多公里的绿道,41座垃圾转运站。

    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型电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支持鼓励企业节能降耗,继续推动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13家,转型加工贸易企业30余家,引进产值超亿元的高端企业20余家;企业年专利申请量,从新区成立之初的每年不到200件,增至今年的1910件,增长近10倍,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环境污染热点难点的整治力度。对辖区内非法养殖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是长流陂水库地段非法养殖场得到全面、彻底清理。2011年,共清理违法乱搭建窝棚1064间,面积约35万平方米,清走生猪、鸡等禽畜6万多头(只)。同时加强日常监管,严防回潮。淘汰、改造各类高污染锅炉101台,13家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完成废气治理,20家上规模的饮食服务企业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及油烟治理设施的安装。同时建立环境信访隐患排查制度,主动加强环境监管、查找环境隐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组织开展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噪声整治、危险化学品整治、重金属污染整治等14项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美容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